黑面琵鹭、麻雀、猫头鹰,一只只鸟儿泛著金属色泽,骄傲地站上舞台,精致的模样绝对无法想像,它们的前身是废弃回收物。
这些作品全都出自简丽华之手,你可能以为她是一位专职艺术家,然而艺术创作只是她退休后的休闲活动。
谦虚地称自己是一位退休后的“平凡人”,简丽华用巧手赋予了废弃物二次生命,也在人生下半场找到属于自己那条“美”的道路。
(简丽华的得意作品-《黑面舞者》。)
文|许可晴 摄影|王致尹 图片提供|简丽华
红色针织帽,灰色连身衣,简丽华的一身打扮感觉有几分“日系文青”的味道。幼时患上小儿麻痺,她走路起来有些摇晃,纵使如此,依旧无法掩盖她的艺术家气质。
简丽华原先在出版社担任编辑工作,接触过许多艺文类书籍,因此对于艺术很有兴趣。退休后,她挪出许多时间钻研艺术,一头栽入了自己的创作世界中。
绘画需要颜料、画纸,拉胚捏陶则需要购置陶土及设备,零零总总将花费不少金钱,简丽华担心,艺术创作要花这么多钱,热情一定很快就会被消磨掉,于是灵机一动,想起家里天天都会制造回收垃圾。纸盒、纸袋、易开罐、保特瓶最终都是进到回收车,何不好好利用这些垃圾,将废物变艺术?
(简丽华打开手机相簿,一一介绍自己的作品。)
向往自在飞翔 对鸟类研究透彻
将铁铝罐剪成的铝片一片片组合起来,再用火喷枪烤出渐层色,鸟儿的主体渐渐成形,加上瓶盖、钮扣、松果等小零件的画龙点睛,一只只活灵活现的鸟儿在简丽华的巧思下完美地降落人间。
(运用钮扣、铁铝罐做成的猫头鹰。)
翻了翻简丽华的作品,会发现全是鸟类,说起对鸟类的喜爱,她望向天花板想了想,回答道:“我的脚不好,很向往鸟儿那样自在地飞。”
从小就痴迷于鸟类,简丽华有赏鸟的嗜好。“我能在公园里坐很久,呆呆看鸟儿飞来飞去。”她微瞇着眼睛看向上方,好似这儿真的有只翩翩起舞的小麻雀。
简丽华对鸟类观察细微,从田里的白鹭鸶到沿海的黑面琵鹭,讲起鸟儿,她的语气高昂了起来。对鸟儿如数家珍,当开始创作时,简丽华的首席“模特儿”当然也是鸟类了,现在家里堆著满满的鸟作品,简丽华笑称:“我家就像鸟园一样,我也是名副其实的鸟园管理员。”
巧手人人爱 一对金鸡抵红包
回想起做再生艺术初期,简丽华并没有怀着什么远大的目标,单纯只是借由设计、创作的过程杀杀时间,或是偶尔做个礼物送给朋友。
为了有足够的素材进行创作,简丽华甚至连出游时,都不忘蒐集铁铝罐等回收物,看得一旁的友人雾煞煞,直问:“妳捡这些要做什么?”当简丽华把自己的作品秀出来,大家简直又惊又喜,频频夸赞。毕竟谁想得到,那一个个印着台湾啤酒、可口可乐的铁铝罐,竟能变成独一无二的艺术品。
(作品《鹫盘巡航》由可口可乐铝罐制成。)
朋友对她的作品爱不释手,甚至结婚时都特别叮嘱:“邀妳来做嘉宾,不要包红包,能否送我一个作品?”
依照民间“带路鸡”的习俗,简历华做出一对贵气的金鸡,祝福新人永浴爱河、白头偕老。从此之后,每逢友人喜事她便送上一对手工金鸡,用手工的温度,换取新人微笑的角度。
(一对金鸡承载着百年好合的祝福。)
那时,她或许也没想到自己能用这些再生艺术作品举办个人展览,直到报名了富邦身心障碍才艺奖,并不负众望地获得工艺组梅花奖(冠军),这才将她的艺术生涯推向了另一个层次。
个人展览中开拓艺术生涯新版图
“原来大众可以接受这样的作品!”简丽华对于自己作品的高人气感到相当震惊,原来这样接近无成本的艺术也能获得大众的喜爱。
做工艺做出了成就感,隔年,简丽华获取了文化部的补助,决定自筹个人展览,从作品创作、场地租借到展场布置,她全都亲力亲为。筹办过程有些辛苦,但能够与亲友、大众分享自己的创作,简丽华感到非常地满足。
首次个展结束,她心想办过一次个展就够了,谁知大家还看不够。有些朋友成为了简丽华作品的收藏家,纷纷打趣道:“妳要继续办展览,不然我们手上的作品不会涨价啊!”就连知名大集团也向她“敲碗”,并称愿意免费揽下展览策划的工作,只求再次一睹她的作品。
“办展”这事虽辛苦,却给了简丽华推进自己的动力。“展览举办半年前,每天早上起床就是坐在那边(创作)一整天。”为了将展览场地填满,她总是卯足全力创作。创作过程中,求好心切的她只要对作品稍有不满,便会狠心地全部拆掉重做,以确保每个作品都符合自己的标准与期待
个人展览结束,简丽华进入“退休中的退休”,放慢了创作的步调。现在的她时而出游寻找新的创作媒材,时而上美术课进修,继续在生活中追随“美”的足迹、寻找灵感的尾巴。
(简丽华近期还学习缠绕画,不断在创作领域精进自己。)
“美学的东西我觉得应该跟生活结合在一起,不用去刻意追求什么成就。”以悠然自在的态度面对艺术创作,简丽华退休后意外以再生艺术,闯出自己的一片天,验证了生命在各个阶段都有成长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