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水果榨完汁,就只能丢弃不用吗?嘉扬小作所的学员们将它们再利用,制成环保清洁剂。使用时不但散发淡淡的天然清香,还能成为洗涤的好帮手。
(图说:饮料店打算丢弃的果皮,摇身一变成了天然的清洁剂的精油原料。)
文|苏丽华 摄影|何坤益
手摇饮料店店员忙着将一颗颗的葡萄柚搾取出汁,接下来就是当厨余丢弃。它还有再利用的价值吗?
嘉扬小作所将果皮再利用,赋予它第二生命。来到小作所,桌上摆满了葡萄柚果皮,服务使用者用刮刀将表面的果皮刨下来。他们一层层细心的刨取,只取表面的黄色果皮,留下白色果肉。刨取的同时,空气间弥漫着清新果香,那正是挥发出来的精油香气。
刨的过程要特别小心,稍不留意容易刮到手,社工王慈霞在一旁细细叮咛著。
只见服务使用者分工合作,将刨好的果皮装入罐中,再倒入适量比例的75%酒精浸泡,第一阶段的工作便完成了。待静置两周后,就能浸泡成精油,成为清洁剂的天然原料。
(图说:嘉扬小作所组长林昆仪和团队尝试许多配方,最后找到最适当的精油调配比例。)
为了调配最佳的精油香气,嘉扬小作所组长林昆仪和团队试过许多配方,他发现柚子皮的香气最为浓郁,但却无法一年四季量产,退而求其次选择柠檬。对饮料店来说,柠檬的使用量不若葡萄柚来得大,最后选定葡萄柚作为精油的首选。
萃取精油后,再加入起泡剂,环保清洁剂便大功告成。它的用途可以洗碗、清洁地板和器皿,是居家清洁的好物。产品采小量贩售,都是伊甸的照服员帮忙分销,靠着口碑在婆婆妈妈圈很受欢迎。
产品不走精致路线,采便宜又大碗的路线,一瓶1000c.c.的清洁剂,只卖45元,三瓶合购价100元,深得一些主妇们的心。
小作所也鼓励消费者可以携瓶,即享有折抵5元的优惠。另一方面响应环保,主妇们纷纷将家里的空瓶带来装填清洁剂,落实环保概念。
(图说:小作所学员正小心翼翼地将精油环保清洁剂进行分装。)
前些日子,一位家长热心大力宣传小作所的清洁剂,结果接到180瓶(每瓶3公升)的大订单,令大家欣喜若狂。
大伙儿全心投入制作,忙得不可开交。“制作有时一站就是四个小时。”过程虽然辛苦,但是一切代价都是值得,服务使用者也因此分到更多的奖励金,成了额外的犒赏。
(图说:学员做代工,熟能生巧的将防滑贴纸黏贴在椅子的洞孔上。)
在小作所,服务对象大多是智能障碍或伴随多重功能障碍。他们依著社工的教导,接触代工作业,渐渐的熟能生巧。
来到作业区,服务使用者俐落地撕下一排的贴纸,准确地贴在塑胶椅的圆形框内,动作一点都不马虎。“他们做得比我们(工作人员)还快。”林昆仪对服务使用者称赞有加。
在这里,不仅陪伴服务对象,也赋权予他们。林昆仪组长说,过去午餐都是统一帮他们订购便当,吃久了不但会腻,也少了自主权。于是,改成由他们自行决定午餐,实践CRPD(身心障碍人权公约)的精神。
随着嘉义推行低底盘公共汽车,嘉扬小作所的工作人员打算带领服务使用者游历嘉义的大街小巷。课程中,一起讨论他们去过哪些景点?想去什么地方玩?如何抵达?大家踊跃讨论,并在地图上做记号,并为他们设定个人化目标,导入交通训练概念等。届时一切就绪,就有机会带他们进行一趟旅游巡礼。
培养技能的同时,林昆仪组长也教导他们储蓄计画,把每天午餐剩余的钱投入扑满,可以有效利用金钱,“我们有学员就自己存钱买了一台电脑。”王慈霞社工说,她一点一滴存下奖励金,一年多后便实现愿望。
她口中的这位服务使用者,患有中度智能障碍,但认知功能还算不错。过去有7年时间足不出户,沉溺电玩到废寝忘食、不洗澡的地步。所幸在家人苦劝下,她来到小作所。一开始排斥代工,最后在引导下慢慢激起她的工作动力,她开始愿意做代工,并回到高职念书。未来,她想工作,开启她的就业意愿。
这群身障青年在小作所里,有人陪伴、有学习、有人际,一步步建构他们的能力,离自立生活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