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胎九月,孩子们在父母殷殷期盼下呱呱坠地。怎料,我的孩子怎么跟别的孩子有点不一样呢?慢飞天使在展翅之前尤其需要家长加倍的呵护,过程虽然辛苦,却扩大了人生成长的度量。除了家人的照护,加上一路上专业人士的陪伴,伊甸基金会全台各地的早疗中心与家有发展迟缓儿的家庭一起成长。每一滴的进步都是我们的喜悦与鼓 舞。在大家的努力下,期盼慢飞天使有一天能赶上成长的脚步。
文│朱圣恩
德德出生时未通过新生儿听力检查,双耳皆有听力障碍。家人虽难过,但很快地振作精神,蒐集讯息,积极安排接受早疗及相关手术。
听损儿囿于听力障碍,往往有构音不佳的状况,德德4岁时进入伊甸凤山早疗中心日托班就读,经过长时间的反复练习,再加上教保老师的耐心教导、同侪相互学习、外婆勤于协助在家课题等,不论在认知能力、口语表达和人际互动上都有明显的进步。原本话不多的德德,现在跟同学们打成一片,也能用简单的语词表达自己的想法。“阿嬷!”一句再普通不过的呼唤,听在德德外婆的耳中,心里满是感激。
小语有一双灵动的大眼睛,但是跟他对话,他总是发出“咦咦啊啊”的声音缺乏词汇。聊起孩子的报到,当时胎儿肠扭转,妈妈紧急剖腹产,“我一生完,孩子就施行手术。”
出生时只有1,000公克,小小的身躯插满了仪器,保温箱一住就是一年。返家后仍有长达半年的时间,家里医院两头跑。拔掉鼻胃管后,光是训练喝奶吞咽就耗尽妈妈心思,加上还有三个姊姊要照顾,睡眠不足成了妈妈的常态。
虽然辛苦,爸妈轮流照顾,合作无间。无悔倾全力付出,认为事情遇到了,就是去面对。
小语因过去插呼吸管伤到声带,只会发音,没有词汇。经由语言治疗师介入,小语在学习下,开始发出“爸爸、妈妈”的称谓,虽然构音不是那么正确,却令妈妈开心不已。另一位亲友抱着出生几个月的齐齐,感到怀里的小婴儿全身软趴趴。历经种种检查,纵使各大医院的医师、治疗师都要齐齐妈放心,为娘的直觉,总觉得不安。直到遇到一位早期疗育社区资源中心的治疗师,一眼看出:“妳的孩子肌肉张力低。”
为及时把握儿子的黄金疗育时期,妈妈将负面的念头一转,积极展开了马不停蹄的早疗之路。
除了伊甸妇幼家园日间托育所提供的个别化服务计画,妈妈也积极加入许多家长群组、帮齐齐找居家治疗师、参与多元的辅疗活动。
因为有了齐齐,才有机会遇到许多贵人、才发现世界如此宽广、才发现自己惊 人的潜能与正向。
慢飞天使不仅受家人及专业团队的呵护,更藉着他们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散放温暖的爱。期待有一天,慢飞天使能赶上成长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