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top




:::
【12月号】
上一页
下一页

(图说:在艺术的范畴里,不分年龄、障碍、族群等,都能恣意挥洒。)

(图说:在艺术的范畴里,不分年龄、障碍、族群等,都能恣意挥洒。)

障碍或许是限制,但也能突破框架,拥抱可能性。

在艺术殿堂上,不同障别、族群融合创作,带出不同的艺术飨宴,激出新的火花。说明了,艺术没有分别,文化平权属于你和我。

 

文│苏丽华

 

只有一根手指,依然可以弹吉他;听不到节奏仍然可以跳舞;拄著拐杖,也能表演马戏……

在艺术殿堂里,不分身体、年龄、心理或是族群等,都能自由参与和表达创作。它,就是共融的舞台。

 

“共融艺术是要所有人都可参与其中,关键是要拥抱不同,打破人们的偏见与隔阂。”

英国布莱顿大学艺术学院院长Alice Fox来台分享经验,大声呼吁外界要用友善、包容的心,和不同的弱势族群创作艺术,看见他们的特质和优点。

 

过去,容易对身障者、弱势族群或失能长辈(如:失智)等有着刻板印象,用框架限制他们的能力,担心他们办不到或是表现得不够好,而剥夺平等参与的机会。

其实,用换位思考的角度,给予相同的机会,便能激发他们的潜能,甚至表现出乎意料的好,达到共融的目的。

 

去年,伊甸万芳启能中心的学员与新北市政府合作“汲寻:幸福的轨迹”,透过微舞台剧和办画展,让障碍者也能有机会站在舞台上成为注目的焦点。

期间,更利用访谈与观众深度对话,道出一则则的生命故事。

 

场景来到高雄的卫武营国家艺术中心。讲者介绍英国身障马戏-“身体不平凡”带来的演出后,随即颠覆你对身障朋友的想像。

从幕后练习,身障者和一般人接受同样的训练,没有差别待遇;到前台精湛的演出获得满堂彩,大大提升他们的能力与自信。

 

在艺术天地里,不分你我、不分障别,都能用各自的方式诠释创作,达到艺术充权。那么文化平权与社会共融的美意就能真正落实。

(图说: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创作,达到艺术充权的目的。)
(图说: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创作,达到艺术充权的目的。)

 

资料来源:伊甸园月刊2018.12月号

上一页
下一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