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王盈之老师在侨泰中学中庭的拍摄。)
“做志工最后收获最多的还是自己。”侨泰中学幼保科老师王盈之说。
听到学生说他们喜欢来做志工,是王盈之最高兴的!
她表示:“我们用志工服务在写日记,做志工丰富了我们的生命。”
文│邱庆宜 摄影│李苍瑀
“志工”一词,在教育部重编国语辞典修订本上的释义为:指愿意在公共或志愿团体内,
不受报酬而贡献其力量的人。简单来说,就是内心充满爱的人,
要成为一个志工,内心必须坚强而柔软,必须懂得割舍与付出。
王盈之除了是台中侨泰中学幼保科老师,还是一名伊甸长期志工。
92年加入伊甸志工服务行列的她,还带领着学生们做义卖活动、募捐发票、零钱等等,
让她的学生一同参与志工服务。“有时候我们也要支援活动,
就像一次的早疗毕业典礼,我们出动了100名的学生帮忙;
有时候也要表演、跳律动、设摊位、说故事,所以学生可以学到很多、成长进步。”
王盈之说:“我觉得做志工服务对学生来说很有帮助,因为能够直接接触到现场的孩子,
有个实习机会,才能累积经验,这些服务不只让他们对自己的专业能够了解更深入,
还能让他们体认到感恩惜福并且知足。”
学生的志工服务不只能让他们在学业上有所加分,更能让他们在人生的丰富中加分。
学生最常问的问题是:要如何带领?对于脑麻、迟缓或是自闭症的孩子,
该如何教导、带领他们?这时王盈之就会告诉他们绝窍,
让他们从中学习课本所没有的宝贵经验。
对于学生的问题,王盈之总是耐心的教导,只盼著学生能够学习、服务对象能够舒适。
(图说:王盈之老师热心的分享自己做为志工的爱与热忱。)
王盈之表示从学生的成长中可以看到,学生在高中服务的这3年中,他们变的不一样了,
看世界的角度也跟着不同,他们学到了勇敢,能够更有组织的、条理的表达;
学到了胆量,能够大声说话。不要小看这件事,当我们面对孩子时,
他们的父母都在旁边看着你,如果你的声音太小,不仅让家长对你的信任降低,
还无法有效传递你要家长注意的重要事项。
面对来自服务对象家长的压力,王盈之说:“看到他们的状况就是会舍不得啊!
但是要学会调适。”她温柔还带着坚毅的口吻说著。
首先一定会尽力去做所有一切能够帮助到服务者的事,
例如:教导如何申请补助、资源告知家长等等。
但是不能永远像圣诞老人一样,资源、支援不能无限供应,因此志工不能过度心软,
要学会忍心放手,必须要让家长的内心也成长茁壮起来,才能够照顾好自己的孩子。
在这寒冷的冬天里,侨泰中学的中庭闪耀着太阳挥洒下来的温暖,
就像王盈之对志工服务的热忱一样。她说做志工之后,欲望减少了,
指著身上的衣服说:“这是去年班上的班服,不需要名牌也可以穿得很暖和。”
因为内心富足,外在的物欲便不再重要。“我,王盈之就是品牌。”她自信的说道。
(图说:除了做志工之外,王盈之老师对学生的关怀也尽心尽力。)
资料来源:《伊甸园月刊》373期 2018.3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