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top




:::
【1月号】
上一页
下一页

社工黄怡婷灿烂的笑容,如当天的天气般。

(图说:社工黄怡婷灿烂的笑容,如当天的天气般。)

来到台东长滨,

凉爽的风吹向这间伊甸台东县私立耆福综合式长照机构,

这里承载着当地居民的希望。

从外围的篱笆便可以看出建筑师在设计时的巧思,

红色的油漆与各色的图腾,涂鸦在木制篱笆上,更显得这所中心的怀旧原民风。

 

文│邱庆宜 摄影│何维纲

 

在后山的长滨乡,日照机构的设立,

让失能者和长辈有了一处被关照的地方,伊甸用爱守护这片原乡部落。

社工黄怡婷表示,透过家庭访视,让伊甸看见这里的需要,

这里的许多家庭的经济、家庭状况并不理想,因此从102年开始服务新住民,

从就业培训开始做起,台东长滨有位吴若石神父协助在地居民学习足部按摩健康疗法,

成功促进他们的就业率。

 

随着伊甸服务的脚步更深入,便发现偏乡的问题不只是新住民,

因此在103年起,也开放非新住民的居民一同学习,

不论你是原住民、客家人、闽南人,

只要是失业者,这里一视同仁,大家都可以一同学习技艺,增加就业率。

长照机构前院,弯曲的步道在草皮上展开,一旁是种的草植及附有原民气息的围篱。

(图说:长照机构前院,弯曲的步道在草皮上展开,一旁是种的草植及附有原民气息的围篱。)

104年底,台东县政府发现伊甸在台东深耕已久,也了解了老人服务的需求,

便询问伊甸是否有意愿在长滨做长照服务,

在伊甸承接这个案子后,台东县府便马不停蹄的协助,

将原是学校用地的忠勇国小土地更改为社福用地,106年6月即开始施工。

 

黄怡婷说,长滨的长者需要服务大多到外县市接受照顾,

因为长滨距离台东市区或是花莲市区都相当遥远,

当居民听到长滨要建一所长照机构,便引起许多当地人的期待,

现在只要等待使用执照通过,便可以开始服务社区,

许多家人都迫不及待的想把家中长辈接回长滨,就近也可以看见家长,免受舟车劳顿之苦。

 

有位六、七十岁的老母亲,

为了照顾两个四、五十岁的领照孩子〈大哥与小弟〉,可以说是身心俱疲,

尽管还有另外两个孩子〈老二、老三〉会回家乡帮忙,

但是由于习惯问题,母亲的负担并没有减轻,尤其先生过世后,母亲的压力更是庞大无比,

在听说伊甸的长照中心开成,老母亲比谁都欢喜,

看过这里的环境后,希望能够快点把大儿子带进来,

因为母亲积劳成疾,必须到花莲开刀,

会有段时间无法照顾好两个孩子,使她相当担心、烦恼。

 

“一旦取得使用执照,我一定马上接她儿子进来,

因为我们都知道她很急迫的需要帮助。”

透过黄怡婷的声音,深刻感受到那位母亲的着急与迫切需求。

 

大哥是游走型的中度失智,常常趁著母亲注意力稍稍放松,便开始到处走走逛逛,

黄怡婷说:“还好邻居也都认识这一家人,看到哥哥出走,就会呼喊老母亲,

通报她的儿子又走出来了,因此儿子也不至于走失。”

弟弟的状况则是会走到固定的地方──消防,

只要他走出,母亲只要到有消防设施的地方总是能找到小儿子身影,

黄怡婷打趣的说到:“如果以后弟弟也接过来,我们就给他消防的玩具,也不担心他会乱跑;

中心的回廊很宽广,哥哥可以尽情在回廊游荡。”

到机构的路途,有一段斜坡。

(图说:到机构的路途,有一段斜坡。)

另外还有一位坐轮椅的阿姨让黄怡婷印象深刻,

这位阿美族的独居阿姨,就住在中心附近的山脚下,她有位如闺蜜般的退休照服员朋友,

因为住隔壁,所以会时不时的去关心她,

因为期望有人能够与她相伴,因此希望能够来长照中心接受伊甸的服务。

担心轮椅上不了斜坡、没有人送她来,她将这两件困扰着她的事告诉了黄怡婷,

黄怡婷给了她一抹宽心的微笑,告诉她:

“别担心,我们有交通车,只要你们愿意来、喜欢来,我们都欢迎。”

看见社工拍胸脯保证,阿姨总算放下忐忑的心,

想挥别孤单的情绪,拥抱与人互动的温暖,她相当期待中心启动的那天来临。

 

长照机构因应当地居民多为阿美族,因此在环境的设计多为阿美族的怀旧设计,

黄怡婷笑道:“我是赛德克族,但是新住民看到我都好亲切!

以为我们是来自相同的地方,所以我也都不怕人,很容易的就可以融入。

曾经有新住民朋友问我:‘你是来自越南?’

我回她:‘不是。’

再问:‘那是菲律宾囉?’

我回答:‘也不是。’

再接再厉:‘所以是泰国啦!’

我笑答:‘我台湾人啦!不过是原住民,轮廓比较深吼!’”

开朗的笑声在长照中心的教室传出。

社工黄怡婷在介绍机构内设施。

(图说:社工黄怡婷在介绍机构内设施。)

黄怡婷分享,因为父母身体健康,

在家乡都在种菜、养鸡、养狗,过著舒适的田园惬意生活,

畜养了约250只鸡,会分送给出外打拼的家人,家庭温暖不言而喻,

因此自己未来会长驻在长滨,为在地居民服务。

中心未来会开设职能治疗课程、怀旧训练、共餐等服务,

让这里就像个“开心农场”般的欢乐,

想把家里的欢乐温暖带给服务者,黄怡婷表示,后续的服务更为重要,

期望中心的亲切感可以让服务使用者就像回到家一样安心。

 

资料来源:《伊甸园月刊》371期 2018.1月号

上一页
下一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