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top




:::
【5月号】
上一页
下一页

用主题式游戏翻转疗育

职能治疗师苏文清

“他们玩游戏的样子,看起来根本不像是有特殊需求的孩子!”在旁观看疗育课程进行,孩子们遵照规则、听从指令,举起手脚、蹦跳吼叫,快乐投入的样子,令人难以置信他们是一群正接受早期疗育的慢飞天使。

文|赖庆榕 摄影|何坤益

跨专业团队中,职能治疗师苏文清的教学引导,为伊甸嘉义早疗中心的课程带来转变。老师们利用彩绘轮胎作为道具,让十几个孩子一起游戏,进入故事情境,发挥最自然的社会互动、彼此学习,让孩子的进步更有效率。

慢飞儿也可以玩游戏

有别以往一对一“流程式”的活动方式,苏老师推动的“主题式游戏”,减少课程中孩子等待、放空的空档,可以让一群孩子同时进行。借由游戏、故事的模式,一个小时的课程中,孩子们能坐着休息的时间变少、吸收与动作机会变多,团体课程中得以相互模仿,即使做错也能自我修正,老师则负责适时引导。

“我是鳄鱼!我们来把沙包丢进鳄鱼洞里面!”苏老师透过角色扮演,和孩子打成一片,用轮胎、软垫架出孩子们可以穿梭的隧道,也借由轮胎摆放、堆叠,调整游戏难度,设计进阶方式。孩子们沿着轮胎爬行,无形中训练专注力、肌肉力量的控制,避免撞到其他孩子,也加强带入空间概念。

在嘉义早疗带领主题式团体课程近三年,苏老师认为虽然不是每次都能很成功顺利,教保老师也较以往耗费更多精神体力,但观察到孩子社会互动、语言变多,越发活泼、有自信表达意见,便觉得一切都很值得。

课程设计  角色切换

活动中,苏老师的角色并不固定,有时候是协助者、有时候是主导者,和教保老师相互搭配。起初大家还是习惯传统流程式的课程时,要将主题式团体课程导入相当吃力,教保老师和孩子们还搞不清楚状况,苏老师必须控制整个活动中,确保教保老师与孩子的动向、老师可以介入的时机,培养一定默契。

当大伙儿习惯主题式游戏,老师会让旧生带新生,模仿让学习更加自然有效;教保老师每次也都有新的功课,增加游戏变化,却仍需让主题连贯,对老师也是一大考验。

教保老师黄玉莹说,“苏老师打破我以往对职能治疗师的认识。”在他身上学到适时地“捉弄孩子”,对孩子的成长有所帮助。例如,有次苏老师故意坐在一位孩子本来的位置,那么孩子便必须思考,该如何反应才好?偶尔无伤大雅的玩笑,可以带给孩子更多刺激。

家长放手  快乐学习

对于慢飞天使如何“快乐学习”,苏文清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慢飞天使的初期训练必然比一般孩子辛苦,但熬过适应期,养成基本能力后,依然可以享受快乐学习的甜美果实。有了成就感,就有迎接下一次挑战的动机。

跟家长沟通一直是门重要功课!有些爸妈基于“补偿心态”无法放手而成溺爱,无形中剥夺孩子自主成长的机会,因此他鼓励若发觉孩子可以,就放手让孩子去试。孩子自主能力好,就不需过多“管教”;孩子能力不好,要去“要求”他;孩子闹情绪时, 告诉他“可以怎么做”,才能构成良性循环。

在慢飞天使家庭的需要中,苏老师看见自己的责任,是故深耕于职能治疗领域16年多,他乐此不疲,“在温暖的阳光下,我们拥有最真诚的童心,一起期待种子的发芽。”

资料来源:《伊甸园月刊》363 期 2017.5 月号

上一页
下一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