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top




:::
【6月号】
下一页

在宜兰等待的慢飞天使
在宜兰等待的慢飞天使

伊甸在宜兰拓展早疗服务约两年了,在早疗团队努力下,服务渐渐有了成效,而这份成效,是她们双脚走出来的。有人在前拓展、找寻迟缓儿,有人则为找到的迟缓儿进行课程,她们圆成一个圈,用爱与坚持将迟缓儿与家庭团团围住,陪伴他们一起成长。

文│陈玠婷 摄影│何维纲


从宜兰市区往大同、三星乡方向走,必须穿越条条细长小路,或者大车来往的大路,虽然身旁是依山傍水的美景,但对常常在赶时间上山下海的吴淑育、游立婉、陈惠馨等人来说,几乎无暇享受。

他们是伊甸宜兰社区服务中心负责早疗部分的同工,组长吴淑育带着她们在大同、三星乡拓点、找寻在山上还未被发现的慢飞天使,还有已经接受疗育的早疗孩童们。

服务初始的艰辛 自己知道

吴淑育和同工们该怎么在大同和三星乡找到慢飞天使?两年前,他们仅仅带着服务的热忱就进去这两块陌生之地,透过教会、卫生所、幼儿园、杂货店、菜市场、早餐店等公众场合,让当地居民认识伊甸,建立交情后,才慢慢获得当地保守的居民的接纳,“这一切太不容易了。”吴淑育笑着说。

在当地的卫生所和幼儿园找到慢飞天使较为客观、容易。首先,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定期至卫生所施打各类预防针,医疗人员可以借机观察孩子的生长状况,并且定期追踪留意;幼儿园则会透过人际互动、学习状况观察孩子是否有异状。

而南山教会陈和平牧师、三星教会黄保谕牧师也成为伊甸早疗的好伙伴,因为在地深耕多年的两位牧师,几乎可以说出所有居民的名字来。其中黄保谕牧师表示,三星居民相对保守,他用许多时间、心力才渐渐被接纳;黄保谕进一步表示,三星地区的慢飞天使很难走出家门,亲属认为自己的孩子只是长的慢,关于这点,吴淑育也无奈地表示:“即便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需要协助,他们也怕被贴标签,所以我们常被拒于门外。”

经济困顿 社会问题繁杂

经济困顿 社会问题繁杂  

吴淑育表示,两个乡镇区域分布属狭长型,不利资讯传达、交通来往,服务也深受影响。当地居民多以务农、打零工为主,平日休憩时邻里聚集消遣,聊天、打麻将、饮酒,对孩子的教养有不一样的认知,而伊甸寻找的就是在照顾养育上被遗忘的那一群孩子,吴淑育说:“孩子的活动范围广泛,他们的肢体协调很好,但是认知与口语却不一定。”

而伊甸在104年1月至10月份,主动寻找到14名三岁以下未就学、有早疗需求的孩童,这数值比起103年而言,成长了七倍。吴淑育带领早疗团队开始制定他 们个别化服务计画,并且连结多元资源,帮助早疗孩童与家庭获得支持,一起加油。而早疗课程则提供到宅疗育、据点、教会、幼儿园等方法,来因应每个家庭不一样的需求状况。

坚持推展服务 终见曙光

一个两岁半的迟缓儿,生长在大家庭当中,越南妈妈与爸爸的家庭功能良好,只是因为家风保守,奶奶不认为孩子有早疗的需求,因此紧闭家门,不让孩子出去,也不让社工游立婉进门拜访。

后来在游立婉数度联络孩子的父母亲,终于获得他们的同意,借家里旁边的亲戚家开始到宅疗育的课程,后来孩子的口语进步许多,父母亲对早疗改观,互相调整行程,积极带着孩子到据点上课,游立婉说:“这是很棒的模范。”

教保老师陈惠馨常骑着车穿梭在宜兰这幅员广大的地方赶着行程,她是宜兰早疗每一个在第一线服务上的缩影,他们还在拓展服务的阶段,也期待因着他们努力敲门,找到一个一个在偏乡等待服务的迟缓儿们。


资料来源:《伊甸园月刊》352 期 2016.6 月号  

下一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