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top




:::
【美好老后 优质陪伴】
下一页

三峡北大托老中心与台北大学社工系学生合作,在周五下午由大学生们带着老人家走出托老中心,接触社区设施。第一场活动的目的地是图书馆,希望能借由同学们的协助,帮助老人家学习运用图书馆资源,也促进青、银间的对话。两代人手牵着手,温馨的互动与谈话为懒洋洋的下午增添不少趣味。

大学生走进托老中心 与爷奶携手借书去 
(图说:大学生走进托老中心 与爷奶携手借书去。)

文|许可晴 摄影|何维纲

 

午睡时间结束,三峡北大托老中心的老人家们准时起床,神清气爽地坐在大厅,听着社工老师预告下午的活动。

而大厅的一隅还有另一群人,他们是来自国立台北大学社工系的志工们,其中有大二生,还有刚进入大学没多久的大一新生。大一同学是第一次来到这里当志工,有些人看起来羞涩、紧张;有些则伸长脖子,期待地看向爷爷、奶奶们。
 

打破岁月的隔阂 青银相见欢 
下午的重头戏是“遨游书海-图书馆青银同乐”,活动将由学生志工们陪同老人家去图书馆,协助爷爷、奶奶学习熟悉办借书证、找书的流程,希望能让他们在出外走走的同时,还能认识图书馆资源,实践“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

简单的活动介绍过后,同学们站上台自我介绍。长辈们在台下笑瞇瞇地看着,时不时还会出声附和,好像在看自己孙子的才艺表演一般。而后,每个同学找到自己配对的爷爷、奶奶,两两一组,手牵手出发去图书馆。 

然而每位长辈的个性都不同,有的非常健谈,一开始就与志工同学相谈甚欢;有的则慢熟,需要同学不断开话题,才能延续对话。
因此,在前往图书馆的空档里,同学们切换成“台语声道”,热情地与老人家问好,并抓紧时间与他们聊天,期望能拉近彼此的距离。

图说:同学蹲下来,与坐着的爷爷聊天。
(图说:同学蹲下来,与坐着的爷爷聊天。)

一位女同学事后分享到,阿嬷一开始很安静,都不太开口,让她感到相当挫折。幸好后来意外发现阿嬷跟自己是台南的同乡,话题一下就开了,两人也亲近了不少。

手牵手 “书丛”探险趣 
活动的第一个任务,办借阅证。
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做了简单的讲解,而后发下申办的文件,给老人家填写。看不清字、不记得自己的基本资料,看似简单的填表动作,对于有轻微失智症状的老人家来说并不是那么容易。同学们知道老人家耳朵不好、动作慢,各个都很有耐心,放大声量说明,协助他们填写表格。

图说:志工们亲切地协助爷爷奶奶填妥表格。
(图说:志工们亲切地协助爷爷奶奶填妥表格。)

一番努力下,借阅证终于到手。有些老人家急着想要找书;有些则是第一次见到借阅证,感到新奇不已。一位阿嬷挽着志工同学的手,以为借阅证是可以领钱的提款卡,笑瞇了眼,旁人赶紧跟阿嬷澄清:“这不能领钱,但是可以领书。”可爱的小插曲逗笑了不少人。

 图说:阿嬷开心地秀出刚领到的借阅证。
(图说:阿嬷开心地秀出刚领到的借阅证。)

有了借阅证,下个步骤就是挑书了。
同学们挽著阿公、阿嬷,进入一排排书架中探险,协助长辈找到有兴趣的书籍。有的同学还一本本拿起架上的书,吃力地操著一口“掉漆”的台语,向长辈说明书的内容,以方便他们挑选。

图说:奶奶和同学在书架间翻阅书籍。 
(图说:奶奶和同学在书架间翻阅书籍。)

一位阿公“目标明确”,一进入图书馆就知道忙着找寻日本相关书籍,拖着志工同学前进;另一位则在书架间“忆当年”,拿起架上曾读过的书,滔滔不绝地向同学介绍,却也感叹自己现在记忆变差,不太记得内容了。 

图说:爷爷在书架旁与同学“说故事”。
(图说:爷爷在书架旁与同学“说故事”。)

相反地,也有长辈对书籍不是那么感兴趣。
几位阿嬷不识字,一开始是经过社工的鼓励,好不容易才同意参加活动。她们虽然有愿意尝试的心,活动进行的同时却仍因不识字而感到自卑,在志工面前显得有些不好意思,也对书本提不起兴趣。

类似的情形有很多,不少同学反映到,许多爷爷、奶奶会有自信不足的情况,令他们有些手足无措。社工也建议,遇到老人家自卑、悲观的发言,必须给予他们充足的称赞,抑或是转移焦点,将话题带开,避免负面情绪扩大。
 

感染青春活力 长辈绽放笑容
图书馆的活动结束后,一行人回到托老中心。借由前面两个小时的互动,长辈们跟这群年龄不到自己三分之一的孩子似乎“混熟了”,也感染了年轻人的热情。经过摆放美劳作品的展示台时,有几位奶奶还主动拉着同学,兴高采烈地跟他们介绍自己的作品。这时,奶奶们好似变回孩子,骄傲地向同学们分享珍宝。

图说:奶奶与志工聚在矮柜前,欣赏美劳作品。
(图说:奶奶与志工聚在矮柜前,欣赏美劳作品。)

回到托老中心的教室后,爷爷、奶奶依旧笑盈盈地拉着志工聊天,经过社工的提醒才依依不舍地跟同学们道别。

整场活动下来,从原先略为尴尬的氛围,到后面和乐融融的场面,短短几个小时,长辈们的转变有目共睹。托老中心主任-朱若慈提到,其中一位爷爷近日确诊肺癌,因此心情大受打击,大学生们的到来为爷爷带来了力量,恢复原先健谈的模样;另一位奶奶则是家中出事,连续几日郁郁寡欢,青年志工的陪伴让她拾回笑容,明显比前几日开朗多了。
      


跟老人家道别后,社工、志工们走出托老中心的教室,聚在一起分享心得。

一个钟头下来,同学们与长辈互动相当用心,观察也很细微。有的同学反映奶奶的手很冷,有的则观察到长辈体力变化,建议增加活动中间的休息时间。同时,他们也有相当多疑问。能否与长辈聊到家人?哪些敏感话题是不能提到的?遇到慢熟的长辈该怎么“破冰”?可以看出,同学们在与老人家互动方面,还不是那么熟悉,也存有一些担忧。

社工耐心地为同学们解惑,告知他们长辈的个别状况,以及注意事项,期望能帮助同学们更加自在地与老人家相处。

图说:志工们与社工在大廰集合,分享心得。
(图说:志工们与社工在大廰集合,分享心得。)

现在社会的家庭结构以小家庭居多,年轻人与老人家缺乏交流的机会,两代人或许都需要时间了解彼此、培养感情。但确信的是,年龄的差距并不会产生无法跨越的鸿沟,长辈的人生历练与青年的热情活力互相融合,在三峡北大托老中心交织成一幅温馨的景象。

下一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