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跳到主要内容区块 top




:::
【4月号】
下一页

早疗在偏乡 温馨祖孙情
孙女一手牵着阿公,一手牵着阿嬷,好不温馨的画面呀

“虽然有时候我会被阿嬷的节约方法给吓到,但是却让我不得不佩服他的生活智慧。我是阿公阿嬷的宝贝,能够和这么棒的阿公阿嬷在一起是最幸福的事。”这是在《祖孙情》这部青少年小说中,小学五年级的主角唐睿瑜的自白。社会变迁底下,偏乡也正刻划著隔代教养的普遍现象。

文│赖庆榕  摄影│何维纲、曾屏献


《祖孙情》的歌词描绘著这样的情境:“先把轮椅摆一边,复健鞋来放中间,有了阿嬷之后有没有拐杖我都随便。不管跳高、跳远、跑步机我每天来跑三遍,阿嬷在我身边我走的路就这么多一些。阿嬷鼓励我的话就像在我脚上施了魔法,我脚步越走越大连医生都拿我没办法。我的左脚开始听话,我的右脚不再发麻。亲爱的阿嬷你仔细看吧,我又站起来啦。”真挚感人的亲情背后,也有不少值得探讨的议题。何况是对于迟缓儿的早疗黄金期,更需要刻不容缓地把握。

阿公看着孙女就像看着稀世珍宝般

取代父母功能  移情作用产生

孩子的童年、成长机会都只有一次,即使父母无法时常陪伴孩子,仍要花时间与孩子建立亲子关系。年幼的孩童正值发展“依附关系”的关键时期,当相隔三、四代的长辈需担负抚养孙子的责任,很容易就取代了父母的亲职角色。

朝夕相处下来,祖孙之间的情感遂深,甚至孙子会有移情作用,开口称呼祖父母为“爸爸、妈妈”的情况也时有所闻。家住宜兰南山部落的婷婷,与外公外婆相处久了,在她心底早已认为外公就是爸爸,外婆就是妈妈,索性直接称呼他们“阿公爸爸”和“阿婆妈妈”,不难想像她有多么需要父母在身边了。

同样的,来自凤山的唯唯从小和曾祖母朝夕相处,早已形影不离。他对曾祖母的情感依附甚至比亲生父母还高,假日父母来探望他,深怕被父母接走,离开曾祖母是他内心深处最害怕的事情。

阿公骑着三轮车,背后载着小孙子

育儿教养困难 语言与刺激不足

在偏乡,隔代教养下,年迈的长辈体力有限,有一些健康亮起红灯,还要肩负照顾孙子的重担,令人心疼。在高雄旗津以观光三轮车为业的小恺爷爷,高龄80岁的他一边做生意,一边接送孙子小恺上早疗课。一次,要骑上脚踏车时不慎摔倒,修养大半个月才复原便又上工,格外辛劳。
 
6岁以前是慢飞天使发展的黄金时期,语言发展更是不容忽视的一块,正需要父母多加留意。如果长辈只讲台语或方言,可能造成语言刺激不足,影响孩子的语言发展。

凤疗的唯唯和旗津的小恺刚开始都有语言发展迟缓现象,他们台语能说得流利,但是中文就说得“稀稀落落”,所幸在疗育下,语言能力逐渐进步,已获得改善。

牵着孙子下课

早疗资源介入 带来更多帮助

针对偏乡早疗的诸多个案,伊甸基金会不遗余力地供应生活物资与社福资源管道协助,帮孩子上课、进行诊断评估,就是希望透过早疗与复健的过程,帮助孩子迎头赶上发展进度,减轻长辈教养的压力。

除了已被发觉并介入协助的个案,仍有许多弱势家庭的孩子有发展迟缓的现象,而尚未通报。因此,伊甸基金会持续深耕台湾的偏乡地带,与孩子的家人同心协力,一起帮助慢飞天使成长之路。

最后,《祖孙情》的歌词是这样铺陈著:“阿嬷,抱歉让妳伤了心肝。现在我照样,越走越长,但走的有点慢。现在我可以跟妳一起,慢慢牵着妳一起走。”而当父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将教养孩子的责任托付给高龄长辈时,以孩子的幸福与最有利的成长环境为出发点,取得中间的平衡,是值得努力尝试的方向。


资料来源:《伊甸园月刊》350 期 2016.4 月号

下一页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