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 Pixel Code
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

伊甸社会福利基金会

2020-12-01
精神疾病照顾者专线五周年 倾听一万通来电心声

       伊甸基金会活泉之家“不只是治病,更要过日子”精神疾病照顾者专线成立五周年,立法委员王婉谕力挺专线二大诉求,一、陪伴精障家庭你我一起,二、使用服务不应受限资格。此外,专线家属志工还以行动剧呈现这五年来专线所观察到的照顾者三大困境,不敢求助、不会求助与求助无门;更有家属志工李妈妈(化名)现身分享自己从孩子发病之初的自责无助,转而陪伴鼓励同在一条船上的来电家属们一起找出路的心路历程。
 

专线志工透过行动剧呈现五年来所观察到照顾者的三大困境

专线志工透过行动剧呈现五年来所观察到照顾者的三大困境

 

       因为刻板印象,精障当事人一直受到许多社会舆论的压力,连带家属也面临许多怪罪与指责。2015年伊甸基金会为了和精神疾病照顾者们一起面对庞大的照顾压力及困境,与几位资深家属共同筹办精神疾病照顾者专线,以家人陪伴家人、照顾者接听照顾者的同侪支持核心理念,秉持“专线的存在不只是为了解决问题,更是为了让家属活得更好”的价值,真诚地面对来自全台各地的每一通电话。五年来,专线陪伴约一万人次的来电者,走过生命的片刻。

 

立法委员王婉谕盼除医疗资源外,给予精障者及其照顾者足够的支持,共同走过生命低谷

立法委员王婉谕盼除医疗资源外,给予精障者及其照顾者足够的支持,共同走过生命低谷

 

       根据专线的统计资料,初次来电者有一半以上是双北地区,来电者约3成为父母、2成多为手足、2成多为子女,寻求资源的照顾者身分相当多元。而来电者所照顾的精障者中,尚未确诊或不清楚诊断的人数占来电的三分之一,显示无机会进到医疗系统之家庭实占相当大的比例。而剩余之来电,有超过四分之一的精障者稳定服药与回诊,在这些已有医疗与药物协助的家庭中,约4成4的家属反应与疾病当事人相处困难,而这样的困难实需有肉搏照顾知识的同侪提供经验的分享,以及更主动积极的服务介入,像是入家工作者的协助,或是不同复健单位的设立,才能减缓家庭的压力与冲突。

 

身为精障者家属,也是专线志工的李妈妈分享自身从低谷走过的心路历程

身为精障者家属,也是专线志工的李妈妈分享自身从低谷走过的心路历程

 

       是专线接线志工,也是精障者家属的李妈妈分享,孩子初发病时,自己心里苦不堪言,难以向外人启齿,也没有一个地方可以倾诉,只能责怪自己都是自己的错,终日在家以泪洗面。幸好,一年多后辗转得知精神疾病照顾者专线,即便不能马上解决家中的问题,但起码有人懂且愿意倾听自己的心情与痛苦。而后专线招募照顾者接线志工,李妈妈经过培训后正式接线,这才觉得自己人生渐渐有了盼望,也不再独行。担任志工两年多来,李妈妈用心倾听、陪伴来电者,特别遇到来电者是父母亲时,她感同身受,了解他们心中掺杂着许多自责与愧疚,也彼此鼓励好好吃饭、睡觉、照顾自己,才能有力气,一起找到未来的路。

 

伊甸提出两大诉求,吁给予精障家庭足够支持与服务不应受限资格

伊甸提出两大诉求,吁给予精障家庭足够支持与服务不应受限资格

 

       伊甸活泉之家主任廖福源表示,这五年来,即使做了很多努力,仍旧看见很多需要,在当下专线志工能陪伴的,终究只有电话那头的人,只有对方能动,才能共同试着找到下一步出路。而当困难超过照顾者个人或家庭能量可以承担时,专线很重要,但家属需要的不只是专线的支持与咨询。然而,当台湾人均精神健康预算仅0.75美元,预算不到WHO会员国中位数的三分之一时,又该如何承接这些需要呢?伊甸借此机会提出两大诉求:一是期待能建构一个友善的邻里、学校、职场等,让精障家庭在社区中获得支持;二则是去污名,让不同心理健康状态的人,都能依其需求,选择适合的帮助与服务。期待政府能投注更多资源支持、关注个人精神健康,也呼吁社会大众站出来一同发声。

 

伊甸精神疾病照顾者专线五周年,倾听一万通来电的心声

伊甸精神疾病照顾者专线五周年,倾听一万通来电的心声

 

       伊甸精神疾病照顾者专线提供疾病相关知识、社会福利资源连结、照顾者课程与讲座、照顾者支持与培力团体、照顾者的政策与权利倡导,服务时间为每周一至周五,下午1点30分至8点30分,欢迎有需求的家人朋友们来电咨询,专线电话:(02)2230-8830。